Français English 中文
校园生活
当前位置: 首页 > 中法风采 > 校园生活 > 正文

社会实践风采展示——中法工程师学院防风固沙社会实践队

发布者:发布日期:2018-03-26 来源: 返回

一个坐落于内蒙古边陲的小镇,虽距离北京天津这样的大城市不过短短几小时的车程,但自始至终的标签都是贫困、落后、原始。这样的条件下我们无法享受许许多多现代化的东西,但却可以“寄情于山水”,在大风中,草地上,看着低头吃草的牛羊。是另一种惬意。让我最感欣慰的,是曾经儿时偶尔弥漫在天空中的沙尘,几乎已经看不到了,所以着眼于此处,想要了解一下家乡的变化。

 

若是家乡人,对“百万亩樟子松植树造林”这样一个词再熟悉不过了,在政策的大力支持和民众的积极配合下,这里的植被覆盖率有了显著地提升。鉴于此,我们探访了其中的一个植树造林园,见到了已经高大挺拔的成树,也看到了在大棚中努力生长的小树,尽管是冬天,却少雪,一眼看去满是充满生机的绿色,心情也为之大好。随后,我们采访到了负责的经理,据他介绍:公司是2011年从这边建了这个基地,到现在累计投了2800万元,占地1030亩地,参与京津风沙源治理为主与外运苗。从2011年到现在,接手了2015年蔡木山乡和大河口乡2800亩地的风沙治理樟子松,大河口乡青龙背村2600亩地。2016年工程量开始增多,前几年的百万亩樟子松使风沙得到了很好的治理,2016年工程量比较大,2016年大河口乡的重点区域绿化,510国道,进京通道累计大概绿化了120公里左右。以前多伦满山都是沙子,沙中找绿,自从百万亩上来以后,风沙治理得到了很大改善,现在是绿中找沙,因为绿化植树造林环境得到了很好的改善,栽树要用工人,苗圃每年大概需要200个工人左右,带动周边农民,以前(他们)是靠在地里劳作挣钱,现在带动他们,最起码一年家里能保证3万元收入。风沙治理这项工作是造福子孙万代,我是土生土长的多伦人,小时候一到春天,满山的黄沙,经过这几年的改善,见不到沙子,见不到沙尘暴了。所以说,(京津风沙源治理)国家投资也大,改善了环境,居民的生活品质得到了提高。这些年的投资,得到了回报。既有收益,又为就业和环境保护贡献了力量。

尽管近几年多在外求学,少有回家,可愈是离乡就越想家。看到家乡有如此大的改观,由衷的自豪与高兴。弹指一挥间,曾经追着公车的少年,如今也成了大人,日后的工作于学习少不了实践与体验,能有这样一个机会十分令我高兴,植树造林是造福千万代的功业,希望日后回家能看到更多的树木。